新闻媒体

行业动态

城市智慧化和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进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恰当地使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智慧化手段,寻找技术的赋能逻辑,最终实现城市智慧化和治理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有温度成为城市的体感



         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城市的主人是城市人民,城市一切的建设成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智慧化手段的目的也不例外。智慧化手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智慧化的投资、消费、生产,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带动生产力提升,而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将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提升。智慧化手段可以促进民生质量的提高,推进智能医疗、智能养老、物联网监管、区块链金融等都可以大大提升服务的能力,提升人民对城市温度的感知。城市的建立就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智慧化手段享受智能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用智慧化手段化解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难题。



布局适度超前,让有余量成为未来建设的优势



         近些年,智慧化手段飞速发展,要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基建布局。但科技的发展极为迅速,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布局适度超前是必然选择,否则可能会面临上马即落伍,竣工即淘汰的困境。具体来说,至少要布局超前5-10年的算力储备,智能时代的核心动力是算力,如果没有足够的算力,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新基建设施就很难发挥作用;要超前布局足够容量的城市网络管线,推进架空线入地工程,避免过度开挖导致的资源浪费,为未来6G、物联网等建设留好余量;建设相应的数据中心和“一网统管”平台是实现可视化、智慧化治理的有效方式,相关布局也要留足余量,留好发展空间。



加强人机融合,让高质量协作成为城市治理的帮手



        随着智慧化手段的布局,人和机器的关系也随着技术壁垒的消除而日益“亲密”,“人机协同”工作成为未来社会重要的发展趋势。实现人机协同,需要提前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政府管理者的培训,提高其应用智慧化手段的技能水平。同时开发者要提高技术的友好度,人与人工智能工具交流、沟通、协作过程中,技术的友好度是非常重要的,要从人的使用习惯、反应速度、接受能力等出发,做好机器的设计和管理。人机融合中要确保人的主体性,不能让机器完全代替人的决策和思考,要避免“智能滥用和霸权”的出现。人机融合是实现智慧化的前提,人的专业化是治理的必然选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驾驭专业的智慧化手段,将助力于实现智慧化治理,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坚持有限使用,让有规制成为智能技术安全应用的保障



        城市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各个城市要结合独特的城市文化、市民特质等来驱动城市治理体系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应融入在技术治理之中。我国城市建设既要发挥技术高速、准确、广泛的优势,又要通过技术来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技术与社会伦理的良性互动。在推广智能技术的同时,要有限制地使用技术,尤其避免过度使用技术而导致的侵犯隐私、技术依赖等问题,比如要确定智能摄像头的使用有限范围,最小规模、最大效用地布局摄像头的位置,确定调用录像的权限和使用规则,守护人民安全和便捷的同时给其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同时,要在规则的框架内实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避免无序的推广和扩大化的数据采集,实现有效加高效的技术赋能治理。



制订数据标准,让有规则的数据共享打破数据藩篱



        伴随着城市智慧化的进程,善用海量的数据将成为辅助治理的数据源,但非标准化采集的数据会导致数据处理极其困难或者无法处理和共享,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数据的标准化,提升数据共享的效率。首先,要制订数据标准,诸如马路违停、电梯安全、施工噪音、社保咨询等居民关心的事项,应建立标准化的采集模式,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要避免基层的重复报送,用数据的共享化流动减轻基层数据重复报送的负担。其次,要设定数据使用权限,确保有权限才可查看数据。伴随着海量的数据产生,数据的用途将会非常广泛,如果不慎泄露,后果会非常严重,而一旦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于诈骗、诱导消费等用途,将导致民众对数据中心的不信任感。因此,要依法保护数据安全,设立严格的数据使用和访问制度。再次,要制订调用流程,实现数据的跨部门共享,政府正在进行此方面的努力,大量的数据中心方便了数据的流通和使用,而简单、可溯源的调用流程则需要系统化的设计,从而避免因为过于繁杂的程序设计阻碍了共享的流程。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布非敏感数据,支撑市民生活决策,诸如景点客流量、地铁拥挤度等可以公开或处理后可以公开的非敏感数据可逐步实现在政务平台的公开,方便市民在出行前或生活中开展决策参考。


        综上,实现城市智慧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工程,需要系统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方式,要在应用中加强理论思考,同时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应用实践,最终赋能居民的美好生活。



上一篇:珠海: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下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

展商推荐

000
00
00
00

右侧二维码扫一扫

右侧二维码扫一扫